API 接口限流的全面解析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PI 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类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功能调用,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用户量的增加,若不对 API 接口进行合理的访问限制,可能会导致服务器负载过高、性能下降,甚至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体验,API 接口限流成为了保障系统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什么是 API 接口限流
API 接口限流是指对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请求频率或访问量进行限制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设定一定的规则和阈值,控制单位时间内允许通过的请求数量,以防止恶意攻击、滥用资源以及确保服务器能够稳定地处理合法的请求。
三、常见的限流算法

(一)固定窗口计数法
| 特点 | 描述 |
| 实现简单 | 将时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窗口,记录每个窗口内的请求次数,当请求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拒绝后续请求,以每分钟为一个窗口,限制每分钟最多允许 100 次请求。 |
| 优点 | 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和实现;适用于请求流量相对稳定的场景。 |
| 缺点 | 无法应对突发的流量高峰,可能导致在窗口切换瞬间大量请求被拒绝,造成流量的不平滑性。 |
(二)滑动窗口计数法
| 特点 | 描述 |
| 相对灵活 | 类似于固定窗口计数法,但不是划分固定的时间段,而是根据当前时间动态维护一个大小固定的滑动窗口,新请求进入窗口时,会移除最旧的请求记录,统计窗口内当前的请求数量来判断是否限流,设定一个大小为 100 的滑动窗口,当前窗口内有 95 个请求,再进来 6 个请求时,最早进入窗口的那 1 个请求会被移出,此时窗口内剩余 95 + 6 1 = 100 个请求,若阈值设为 100,则第 6 个请求会被拒绝。 |
| 优点 | 能更好地适应流量的波动,避免了固定窗口在边界处可能出现的流量突变问题,使限流更加平滑。 |
| 缺点 | 实现相对复杂一些,需要维护一个动态的数据结构来跟踪窗口内的请求信息。 |
(三)令牌桶算法
| 特点 | 描述 |
| 精确控制 | 想象有一个固定容量的令牌桶,按照一定的速率(如每秒生成 r 个令牌)向桶中放置令牌,每个请求都需要从桶中获取一个令牌才能被处理,如果桶中没有可用令牌,则请求被拒绝或排队等待,令牌桶容量为 100,令牌生成速率为每秒 5 个,当有突发流量时,只要桶中有令牌,就可以处理相应数量的请求,而不会像固定窗口那样直接拒绝超出阈值的请求。 |
| 优点 | 可以有效地平滑突发流量,允许一定程度的流量突发,同时保证长期的请求速率不会超过设定的限制,提供了较好的灵活性和公平性。 |
| 缺点 | 实现较为复杂,需要维护令牌桶的状态以及相关的计数和计时操作。 |
四、限流的实现方式
(一)客户端限流
| 方式 | 说明 | 举例 |
| 基于代码逻辑 | 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编写代码来实现限流逻辑,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定时器或睡眠函数,让客户端在发送请求前先检查是否超过了允许的请求频率,如果超过了则暂停一段时间再继续发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客户端的具体需求和场景进行灵活定制,缺点是需要在每个客户端都进行开发和维护,工作量较大且难以统一管理。 | 在一个桌面应用程序中,通过设置一个全局变量来记录上一次发送请求的时间戳,每次发送请求前都检查当前时间与上次时间戳的差值是否小于规定的最小间隔时间,如果是则暂停发送,否则正常发送请求。 |
(二)服务器端限流
| 方式 | 说明 | 举例 |
| 使用中间件 | 许多 Web 框架和服务器软件都提供了中间件机制来实现 API 接口限流,中间件可以在请求到达具体业务逻辑之前对其进行拦截和处理,根据预设的限流规则判断是否允许请求继续向后执行,在 Express.js 框架中,可以使用express-rate-limit 中间件来方便地对接口进行限流配置。 | 在 Node.js 的 Express 应用中,引入express-rate-limit 中间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项设置每秒允许的请求数量、每分钟允许的请求数量等参数,中间件会自动根据这些设置对进入应用的请求进行限流处理。 |
| 在服务器代码中实现 | 对于一些没有合适中间件或者需要更精细控制的情况,可以在服务器端的业务代码中手动实现限流逻辑,这通常涉及到记录请求的相关信息(如 IP 地址、时间戳等),并根据一定的算法和规则来判断是否限流,在一个 Java 的 Spring Boot 项目中,可以在控制器方法中添加自定义的限流逻辑,通过查询数据库或内存中存储的请求记录来确定是否允许当前请求访问相应的接口。 | 在一个电商系统的后端服务中,为了限制某个商品详情接口的访问频率,可以在控制器方法开始处编写代码,首先从缓存中获取当前客户端 IP 地址在最近一分钟内的请求次数,如果超过设定的阈值 20 次,则返回一个限流提示信息给客户端,否则继续处理正常的业务逻辑并更新缓存中的请求次数记录。 |
五、限流策略的配置要点
(一)确定限流阈值
| 考虑因素 | 说明 |
| 系统性能和资源 | 评估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如 CPU、内存、网络带宽等)、软件架构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请求数,以此来确定一个合理的整体限流阈值,一台具有 4 核 CPU、8GB 内存的服务器,经过压力测试发现其在处理 API 请求时,当并发请求数超过每秒 50 次时,响应时间开始明显变长且服务器负载过高,那么可以将整体限流阈值初步设定为每秒 50 次左右。 |
| 业务重要性和优先级 | 不同的 API 接口可能对业务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核心业务接口(如支付接口、用户登录接口等),应该给予相对较高的限流阈值,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用性;而对于一些非关键的辅助接口(如商品评论查询接口等),可以适当降低限流阈值,支付接口的限流阈值可以设置为每秒 100 次,而商品评论查询接口的阈值可以设置为每秒 30 次。 |
(二)选择限流算法
| 适用场景 | 推荐算法 |
| 流量平稳且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固定窗口计数法或滑动窗口计数法,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系统中的考勤打卡接口,每天的请求流量相对较为稳定,使用固定窗口计数法(如每分钟为一个窗口)即可满足需求。 |
| 需要应对突发流量且希望提供一定缓冲能力的场景 | 令牌桶算法,一个在线视频平台的热门视频播放接口,可能会在某些时段突然面临大量用户的访问请求,采用令牌桶算法可以让系统在突发流量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
六、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 API 接口限流算法?
解答:选择合适的 API 接口限流算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果系统的请求流量相对稳定,对实时性和精准度要求不是特别高,固定窗口计数法或滑动窗口计数法可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因为它们实现相对简单且易于理解,但如果系统需要应对较大的流量波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突发流量并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令牌桶算法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在保证长期平均请求速率受限的前提下,允许短时间的流量突发,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开发难度、维护成本以及与其他现有系统的兼容性等因素,如果已经有成熟的中间件支持某种限流算法,并且能够满足业务需求,那么优先选择这种方案可能会减少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

(二)问题:当 API 接口限流规则需要调整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解答:当 API 接口限流规则需要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充分评估调整的必要性和对业务的影响,了解当前限流规则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及新的业务需求或系统变化对限流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果业务量大幅增长,可能需要提高限流阈值;如果有新的安全威胁出现,可能需要调整限流策略以增强防护能力,在进行规则调整时,要谨慎操作并逐步实施,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和验证,观察系统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避免因规则调整不当导致系统出现异常或不稳定的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的开发人员、运维人员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用户,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要对调整后的限流规则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密切关注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以及用户的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新的限流规则能够有效地满足系统的需求并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了“api接口限流”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