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名录是针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需要按照特定安全级别进行保护的信息资产、信息系统和相关服务的一个清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级保护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将信息系统按照其重要程度和面临的安全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要求。

等级划分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基础与术语》,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
1、第一级(一般保护)
适用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重大影响的信息系统。
基本要求包括系统可用性、数据完整性和身份鉴别。
2、第二级(较高保护)
适用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第三级要求的信息系统。
在第一级的基础之上增加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的要求。

3、第三级(高保护)
适用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有较大影响的信息系统。
在第二级的基础之上增加加密保护和入侵防范的要求。
4、第四级(极高保护)
适用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有极大影响的信息系统。
在第三级的基础之上增强系统的抗渗透能力。
5、第五级(绝对保护)
适用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有极端影响的信息系统。

在第四级的基础之上实现全面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
等保问题
常见问题
1、如何确定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考虑系统处理的信息敏感度、业务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
2、等保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组织自身特点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等保名录更新的频率是多少?
a1: 等保名录的更新频率没有统一的规定,它依赖于组织的信息系统变化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每当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变更或出现新的安全威胁时,都应重新评估并更新名录。
q2: 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升级,是否需要重新进行等保评估?
a2: 是的,当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或改造时,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安全保护需求和等级,因此需要重新进行等保评估,以确保新系统符合当前安全保护等级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