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评标准变化

等保1.0时代:在等保1.0时代,测评上文归纳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个等级,其中60分为及格线。
等保2.0时代:等保2.0将测评上文归纳调整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70分成为新的最低及格线,提高了安全标准的门槛。
2、保护范围扩展
等保1.0:主要针对传统信息系统,确立了五级安全保护等级,并从定级方法、基本要求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体系。
等保2.0:覆盖范围扩大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等级保护有了明确规范。
3、控制措施完善
等保1.0:以信息系统安全为核心,围绕信息安全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等保2.0:在保护对象、控制措施分类和内容上进行了明显的优化与扩展,更加全面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4、安全体系升级
等保1.0:建立了一定的风险评估、安全监测和通报预警工作机制,但在政策、标准、测评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等保2.0:强化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工作体系,并且在政策、标准、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5、标准制定审批
等保1.0:由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标准的制定与审批。
等保2.0: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负责制定审批,确保了标准制定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6、法规实施意义
等保1.0:奠定了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对网络信息安全起到了初步规范的作用。

等保2.0:不仅继续强化了网络安全保护,还将安全保护范围扩展到更多新兴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等保2.0相比等保1.0有哪些显著的提升?
A1: 等保2.0相比等保1.0有以下几个显著提升:测评标准更为严格,由三个等级变为四个等级,并将及格线提高到70分;保护范围得到扩展,涵盖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控制措施更加完善,适应更全面的网络安全威胁;安全体系整体升级,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的加强;标准制定审批流程更加规范,确保了制度的严谨执行。
Q2: 为什么说等保2.0具有里程碑意义?
A2: 等保2.0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因为它不仅填补了等保1.0在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安全保护空白,还通过提高安全测评标准、完善安全控制措施、强化安全体系构建等多方面的改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网络安全防护的整体水平,这些措施使得等保2.0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为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