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式存储和段页式存储是计算机中两种不同的内存管理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对象式存储:
对象式存储是一种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的存储方式,它将数据和操作看作是一个整体,即对象,在对象式存储中,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通过这个标识符可以访问和操作这个对象,对象式存储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抽象级别,使得程序员可以更专注于数据的处理,而不需要关心数据的具体存储细节。
对象式存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对象:包含数据和操作的数据结构。
对象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对象的标识符。
对象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对象的设备。
2、段页式存储:
段页式存储是分段式存储和分页式存储的结合,它将内存分为若干个逻辑段,每个逻辑段又被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页,在段页式存储中,每个逻辑段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段内的地址是相对于段基址的相对地址,当程序需要访问某个内存地址时,需要先找到该地址所在的逻辑段,然后再在该逻辑段内找到对应的页,最后再在页内找到具体的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段页式存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段表:用于记录每个逻辑段的信息,包括段基址、段长度等。
页表:用于记录每个逻辑段内的页的信息,包括页基址、页长度等。
内存:用于存储数据的实际物理内存。
对象式存储和段页式存储都是内存管理的方式,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对象式存储更注重数据的封装和抽象,使得程序员可以更专注于数据处理;而段页式存储则更注重内存的利用率和灵活性,通过分段和分页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