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负载均衡器作为一种高效的网络流量分发设备,通过将客户端请求智能分配到后端多台服务器,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及资源优化利用,其配置过程需结合网络架构、业务需求及服务器性能进行精细化设计,以下从基础准备到核心功能配置详细说明操作步骤及关键参数。

硬件连接与初始化配置
首先完成负载均衡器的物理安装,包括设备上架、网线连接(管理接口、业务接口)及电源供应,通过Console口或初始管理IP(如默认192.168.1.1)登录设备Web管理界面,使用默认账号(如admin/admin)登录后立即修改密码,并配置管理网络参数(IP、子网掩码、网关),确保设备与网络管理段可达,通过系统更新功能加载最新固件,修复潜在漏洞并优化性能。
网络接口与VLAN配置
根据业务需求划分网络区域,通常将接口分为客户端侧(Client Side)和服务器侧(Server Side),并配置VLAN隔离不同流量。
- 客户端侧接口:绑定VLAN 10(业务用户网段),IP地址为10.10.10.254/24,用于接收前端用户请求。
- 服务器侧接口:绑定VLAN 20(后端服务器网段),IP地址为192.168.20.254/24,用于与后端服务器通信。
若需提高链路可靠性,可配置链路聚合(LACP),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逻辑通道,增加带宽并实现冗余,接口配置需确保与交换机端口模式(Trunk/Access)及VLAN参数一致,避免网络环路。
虚拟服务器(Virtual Server)配置
虚拟服务器是负载均衡器的核心入口,定义客户端访问的目标地址及流量分发规则,需配置以下关键参数:
| 参数名称 | 说明 | 示例值 |
|---|---|---|
| VIP(虚拟IP) | 对外提供的业务访问地址,需与客户端侧网络同网段 | 10.10.100 |
| 端口 | 业务服务监听端口,如HTTP(80)、HTTPS(443)或自定义端口 | 80 |
| 协议 | 支持TCP、UDP、HTTP、HTTPS等,根据业务类型选择 | TCP |
| 持久化连接 | 保持客户端与后端服务器的会话关联,可选“无”“源IP”“Cookie”等 | 源IP |
| 连接超时 | 无数据传输时连接保持时间(秒),避免频繁建立/断开连接 | 300 |
配置时需指定VIP对应的端口及协议,并关联后续创建的服务器池(Server Pool),确保流量可正确分发。
后端服务器池(Server Pool)配置
服务器池是后端真实服务器的集合,需添加服务器IP、端口及权重等参数,添加3台Web服务器(IP:192.168.20.10、192.168.20.11、192.168.20.12),端口均为80,权重默认为100(可根据服务器性能调整,权重越高分配流量越多)。

若需服务器冗余,可配置“备份服务器”,当主服务器池全部故障时,自动将流量切换至备份服务器,支持服务器分组(如按业务线划分“Web组”“数据库组”),便于精细化流量管理。
健康检查(Health Check)配置
健康检查用于监测后端服务器状态,确保仅将流量转发至健康服务器,支持多种检查方式:
- ICMP Ping:通过ICMP包检测服务器连通性,适合基础网络层检查。
- TCP端口检查:尝试与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连接,判断服务是否监听(如端口80)。
- HTTP/HTTPS检查:发送HTTP请求(如GET /health.html),根据返回状态码(200)判断服务可用性,需配置检查URL、超时时间(如5秒)及重试次数(如3次)。
检查参数示例:检查间隔30秒,超时时间5秒,失败阈值3次(连续3次失败判定为服务器Down),恢复阈值2次(连续2次成功恢复为Up),健康检查机制可有效避免将流量分发至故障服务器,提升业务可用性。
负载均衡算法选择
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算法,常见算法包括:
- 轮询(Round Robin):按顺序将请求分配给服务器,适合服务器性能均等的场景。
-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根据服务器权重分配流量,性能高的服务器获得更多请求(如权重200的服务器分配流量是权重100的2倍)。
- 最少连接(Least Connections):将请求分配至当前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适合长连接业务(如视频、直播)。
- 源IP哈希(Source IP Hash):基于客户端IP计算哈希值,确保同一客户端请求始终分配至同一服务器,适合需会话保持的场景(如购物车、登录状态)。
SSL卸载与安全策略
若业务涉及HTTPS,可在负载均衡器上配置SSL卸载,由设备处理SSL/TLS加密/解密,减轻后端服务器负担,需上传服务器证书(.crt)、私钥(.key)及证书链,并配置SSL协议版本(如TLS 1.2/1.3)及加密套件(如ECDHE-RSA-AES128-GCM-SHA256)。
可启用安全策略,如:

- 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恶意IP访问(如封禁高频请求IP)。
- DDoS防护: SYN Flood、ICMP Flood等攻击防护,设置连接速率阈值(如每秒1000新连接)。
配置验证与监控
完成配置后,需通过以下方式验证功能:
- 连通性测试:在客户端使用
ping、telnet命令测试VIP可达性及端口开放情况。 - 流量分发测试:访问业务页面,观察后端服务器日志确认流量是否按预期算法分发。
- 健康检查测试:手动停止某台后端服务器服务,检查负载均衡器是否能及时检测并将其移出服务器池。
通过负载均衡器的实时监控界面(如Dashboard)查看连接数、流量带宽、服务器状态等指标,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相关问答FAQs
Q1:Array负载均衡器如何实现会话保持(Session Persistence)?
A:会话保持确保同一用户的请求始终分配至同一后端服务器,避免因会话丢失导致业务异常,配置步骤如下:(1)在虚拟服务器设置中选择“持久化连接”模式;(2)选择保持类型,如“源IP哈希”(基于客户端IP生成哈希值绑定服务器)、“Cookie插入”(负载均衡器生成Cookie并标记服务器)、“HTTP头”(根据自定义HTTP头字段保持),选择“源IP哈希”时,客户端首次访问被分配至服务器A,后续所有来自该IP的请求均会转发至服务器A,直至服务器故障或会话超时。
Q2:健康检查失败后,负载均衡器会采取什么措施?
A:当健康检查连续达到“失败阈值”时,负载均衡器会将对应服务器状态标记为“Down”,并停止向其分发流量,直至健康检查连续达到“恢复阈值”才重新将其加入服务器池,某服务器健康检查间隔30秒、失败阈值3次,则连续90秒无响应后会被判定为Down;若恢复阈值为2次,则需连续60秒检查成功才重新上线,此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自动实现故障隔离与恢复,保障业务连续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