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服务器和企业级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可靠性和读写性能至关重要,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通过组合多个物理磁盘驱动器,成为一个或多个逻辑单元,以实现数据冗余、提升性能或两者兼顾,在安装CentOS操作系统时设置RAID,是一种从底层构建高可用性系统的有效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在CentOS安装过程中配置软件RAID的完整流程、前期准备以及后续验证,帮助您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基础。
RAID基础与准备工作
在开始安装之前,理解不同RAID级别的特性是做出正确选择的第一步,最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RAID级别 | 最少磁盘数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RAID 0 (条带化) | 2 | 极高的读写性能,100%磁盘利用率 | 无数据冗余,任何一块磁盘损坏将导致所有数据丢失 | 对性能要求极高但对数据安全无要求的临时或缓存环境 |
RAID 1 (镜像) | 2 | 完整的数据冗余,读取性能好 | 磁盘利用率仅50%,写入性能略有影响 | 操作系统分区、关键数据库等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 |
RAID 5 (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化) | 3 | 性能与冗余的良好平衡,磁盘利用率高 (n-1)/n | 写入性能中等,重建时间较长,允许单块磁盘损坏 | 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数据存储 |
RAID 10 (镜像与条带化) | 4 | 极高的读写性能和完整的数据冗余 | 磁盘利用率仅50%,成本最高 | 高性能数据库、虚拟化平台等对I/O和可靠性要求极致的环境 |
在动手之前,请确保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 硬件准备:至少准备两块独立的、容量相同的物理硬盘(SAS、SATA或NVMe均可)。
- 备份重要数据:RAID创建过程会清除所选磁盘上的所有数据,请务必提前备份。
- 获取安装介质:准备好CentOS的官方ISO安装镜像文件,并制作成启动U盘或通过虚拟光驱加载。
CentOS安装过程中的RAID配置
CentOS的图形化安装程序Anaconda提供了直观的界面来配置软件RAID,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启动安装程序并选择语言
从CentOS安装介质启动计算机,进入图形化安装界面,选择您偏好的系统语言和键盘布局,点击“继续”。
第二步:进入“安装目的地”配置界面,找到并点击“安装目的地”选项,这是配置磁盘和RAID的核心区域。
第三步:选择磁盘并启用自定义分区
在“安装目的地”界面,您会看到系统检测到的所有本地磁盘。
- 勾选您希望用于创建RAID的磁盘(选择sda和sdb)。
- 在“存储配置”部分,务必选择“自定义”单选按钮,这是创建软件RAID的关键步骤,因为其他预设选项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 点击左上角的“完成”按钮,进入手动分区界面。
第四步:创建RAID设备
在手动分区界面,我们将创建挂载点并将其置于RAID设备之上,一个典型的分区方案包括/boot
(引导分区)和(根分区)。
创建/boot分区:
- 点击左下角的“+”号按钮来添加新挂载点。
- 在弹出的窗口中,挂载点选择“/boot”。
- 期望容量可以设置为1GB,这通常足够了。
- 在“设备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RAID”。
- 文件系统通常选择
ext4
。 - 点击“修改”按钮进入RAID配置。
- 在RAID配置窗口中,为RAID设备命名(如
raid_boot
),RAID级别选择“RAID 1 (镜像)”以确保引导分区的高可用性,勾选您之前选中的所有磁盘(sda, sdb)作为成员。 - 点击“保存”,然后点击“添加挂载点”。
创建根分区(/):
- 再次点击“+”号,挂载点选择“/”(根分区)。
- 期望容量可以留空,表示使用所有剩余空间。
- 设备类型同样选择“RAID”,文件系统可选择
xfs
(CentOS 7及以后版本的默认推荐)或ext4
。 - 点击“修改”,进入RAID配置,为设备命名(如
raid_root
),RAID级别可以根据您的需求选择,对于大多数服务器环境,RAID 1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如果追求性能且有至少三块磁盘,可以选择RAID 5,同样,勾选所有可用磁盘。 - 保存设置并添加挂载点。
第五步:完成分区并开始安装
检查下方的分区方案摘要,确认/boot
和都挂载在对应的RAID设备上,无误后,点击左上角的“完成”按钮,安装程序会弹出一个“更改摘要”窗口,点击“接受更改”应用分区方案。
主界面,根据需要配置网络、用户名和密码等其他选项,一切就绪后,点击“开始安装”。
完成安装与验证
等待安装过程完成,安装结束后,系统会提示您重启计算机,请确保移除安装介质,让系统从新创建的RAID阵列启动。
系统启动后,我们需要验证RAID是否已正确配置并正常工作,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
cat /proc/mdstat
这个命令会显示内核中软件RAID(md设备)的状态,您应该能看到类似md125
或md126
(设备名可能不同)的设备,以及它们的状态,例如[UU]
表示RAID 1中的两块磁盘都处于正常状态。
另一个有用的命令是lsblk -f
,它会以树状结构显示块设备、其挂载点以及文件系统信息,您可以清晰地看到您的RAID设备(如/dev/md125
)是如何被挂载到/boot
和的。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我可以在系统安装好之后再创建或加入RAID阵列吗?
解答:可以,但这通常比在安装过程中配置要复杂,您需要使用mdadm
这个强大的命令行工具来管理软件RAID,基本流程包括:使用mdadm --create
创建新的RAID设备,用mkfs
在其上创建文件系统,然后将其挂载到系统中使用,如果要将一个非RAID根分区迁移到RAID上,过程会更加繁琐,可能需要进入救援模式或Live CD环境,强烈建议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就规划并创建好RAID,特别是对于根分区和引导分区。
问题2:如果我的RAID 1阵列中的一块硬盘坏了,系统还能用吗?我该如何修复?
解答:可以,RAID 1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容忍单块磁盘的故障,当一块磁盘损坏时,系统会继续在剩下的正常磁盘上运行,只是数据冗余状态暂时丢失,您可以通过命令(如cat /proc/mdstat
或dmesg
)看到系统报告的磁盘故障,修复过程分为两步:
- 物理更换:服务器断电后,物理移除损坏的硬盘,并插入一块新的、容量不小于原盘的硬盘。
- 软件重建:系统启动后,进入终端,假设您的RAID设备是
/dev/md126
,新硬盘被识别为/dev/sdb
,您可以使用命令sudo mdadm --add /dev/md126 /dev/sdb
将新磁盘添加到阵列中,系统会自动开始数据重建过程,将健康磁盘上的数据镜像到新磁盘上,您可以通过cat /proc/mdstat
监控重建进度,重建完成后,RAID阵列将恢复到完全冗余的健康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