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是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流量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可以有效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启动方式:
一、路由模式

1、部署方式:在路由模式下,服务器的网关必须设置为负载均衡机的LAN口地址,并且与WAN口分属不同的逻辑网络,所有返回的流量也经过负载均衡设备。
2、优点:对网络改动小,能均衡任何下行流量,适用于多种网络环境。
3、缺点:配置相对复杂,需要调整服务器的网关设置。
4、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灵活部署且网络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
二、桥接模式
1、部署方式:桥接模式配置简单,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负载均衡设备的WAN口和LAN口分别连接上行设备和下行服务器,LAN口不需要配置IP地址(WAN口与LAN口桥接),所有服务器与负载均衡设备在同一逻辑网络中。
2、优点:配置简单,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
3、缺点:容错性差,网络架构缺乏弹性,对广播风暴及生成树协议循环相关联的错误敏感。

4、适用场景:适用于网络结构简单且不需要高容错性的小型网络环境。
三、服务直接返回模式
1、部署方式:在服务直接返回模式下,负载均衡设备的LAN口不使用,WAN口与服务器在同一个网络中,互联网客户端访问负载均衡的虚IP(VIP),虚IP对应负载均衡设备的WAN口,负载均衡设备根据策略将流量分发到服务器上,服务器直接响应客户端请求,对于客户端而言,响应它的IP不是负载均衡机的虚IP(VIP),而是服务器自身的IP地址。
2、优点:适合大流量高带宽要求的服务,因为返回流量不经过负载均衡设备。
3、缺点:配置相对复杂,需要确保服务器能够直接响应客户端请求。
4、适用场景:适用于内容分发、视频流等需要高吞吐量的场景。
四、轮询调度
1、原理:以轮询的方式依次将请求调度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2、优点:实现简单、高效;易于水平扩展。

3、缺点:请求到目的节点的不确定性,不适用于有写操作的场景(如缓存、数据库写)。
4、适用场景:适用于数据库或应用服务层中只有读操作的场景。
五、随机方式
1、原理:请求随机分布到各个节点上。
2、优点:实现简单、易于水平扩展。
3、缺点:同轮询调度,不适用于有写操作的场景。
4、适用场景:适用于数据库负载均衡中只有读操作的场景。
六、哈希方式
1、原理:根据key来计算需要落在的结点上,可以保证同一个key一定落在相同的服务器上。
2、优点:相同key一定落在同一个结点上,适用于有读有写操作的缓存场景。
3、缺点:某个结点故障后,会导致哈希键重新分布,造成命中率大幅度下降。
4、解决方案:使用一致性哈希或keepalived保证结点的高可用性。
5、适用场景:适用于缓存、有读有写操作的场景。
七、动态结点负载均衡
1、原理:根据CPU、IO、网络的处理能力来决策接下来的请求如何调度。
2、优点: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保证各节点上负载处理均衡。
3、缺点:实现复杂,真实使用较少。
4、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根据服务器实时性能进行动态调度的场景。
八、纯动态结点负载均衡
1、原理:使用消息队列转为异步模型,将负载均衡的问题消灭。
2、优点:通过消息队列的缓冲保护后端系统,请求剧增时不会冲垮后端服务器;水平扩展容易。
3、缺点:不具有实时性。
4、适用场景:适用于不需要实时返回的场景,如订单处理后的异步通知。
九、相关FAQs
1、负载均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负载均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流量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它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性能、请求的类型和数量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以优化系统性能和可用性。
2、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负载均衡部署方式?:选择负载均衡部署方式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网络结构、业务需求、性能要求、容错性等,如果网络结构较为复杂且需要灵活部署,可以选择路由模式;如果网络结构简单且不需要高容错性,可以选择桥接模式;如果需要高吞吐量和低延迟,可以选择服务直接返回模式,还需要考虑负载均衡算法的选择和配置,以确保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了“负载均衡启动的几种方式”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