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健康检查是确保后端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关键机制,通过定期检测服务器的健康状态,避免将请求分配给故障或响应异常的服务器,从而提升业务整体可用性和稳定性,以下将从基本概念、健康检查类型、具体实现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健康检查的基本概念

健康检查是指负载均衡器定期向后端服务器发送探测请求,以确认其运行状态,如果服务器在指定时间内未能正确响应,则认为该服务器处于异常状态,负载均衡器会将其从服务池中暂时移除,直至恢复正常。
二、健康检查的类型
健康检查分为带内健康检查和带外健康检查两种。
1、带内健康检查:负载均衡器观察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流量来判断服务器是否健康,当负载均衡器发送一个SYN数据包到真实服务器,但未收到SYN+ACK回应时,负载均衡器会怀疑服务器存在问题。
2、带外健康检查:负载均衡器直接发送健康检查的数据包来检验真实服务器的状态,这种数据包由负载均衡器自己产生,不依赖于客户端流量。
三、健康检查的具体实现
TCP健康检查
针对四层TCP监听器,健康检查通过发送SYN包进行三次握手来获取后端服务器的状态信息。
1、发送SYN请求:负载均衡器向后端服务器发送SYN连接请求报文。

2、接收SYN+ACK响应:若后端服务器正常,会返回SYN+ACK响应报文。
3、判断健康状态:在响应超时时间内收到SYN+ACK响应报文,则判定健康检查成功;否则判定失败。
UDP健康检查
针对四层UDP监听器,健康检查可以通过Ping探测或自定义探测来实现。
1、Ping探测:负载均衡器向后端服务器发起Ping命令,若成功则判定健康检查成功。
2、自定义探测:负载均衡器发送指定的字符串,并等待后端服务器返回预期的应答。
HTTP健康检查

针对七层HTTP/HTTPS监听器,健康检查通过发送HTTP请求来获取后端服务器的状态信息。
1、发送HTTP请求:负载均衡器根据配置向后端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如GET或HEAD请求)。
2、检查HTTP响应:若收到预期的HTTP响应状态码,则判定健康检查成功。
四、健康检查的状态管理
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后端服务器的健康状态会被标记为“探测中”、“健康”、“异常”或“已关闭”。
1、探测中:新绑定的后端服务器在检查间隔×健康阈值时间内的状态。
2、健康:后端服务正常,负载均衡器会向其转发流量。
3、异常:后端服务异常,负载均衡器不会向其转发流量。
4、已关闭:关闭健康检查,负载均衡器会向所有后端服务转发流量。
五、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健康检查机制提高了业务的整体可用性,避免了因后端服务器异常导致的服务中断,它能够自动检测并隔离故障服务器,确保用户请求始终被分配到健康的服务器上,健康检查还支持基于应用层的精细检测,如Web服务器的特定URL检查、DNS查询等,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可靠性。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Linux服务器防ICMP攻击保护机制:在大并发场景下,Linux服务器可能会限制发送ICMP包的速度,导致健康检查结果不准确,解决方案是配置自定义输入和输出,向后端服务器发送指定字符串,并等待指定应答。
2、应用依赖性问题:当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互相关联的应用时,如果其中一个应用出现故障,其他应用也应停止服务,解决方案是支持端口分组功能,将多个TCP或UDP端口组合在一起,任何一个应用出现故障即认为整台服务器故障。
负载均衡健康检查是确保后端服务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通过合理的健康检查配置和管理,可以显著提升业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了“负载均衡健康检查原理浅析”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