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是一种将工作负载(例如网络流量、数据请求、计算任务等)分配到多个计算资源(例如服务器、虚拟机、容器等)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性能、提高可靠性以及增加可扩展性,在工作环境中,负载均衡器通常位于应用程序前端,接受并分配传入的请求,通过算法确定分配请求的最佳方式,从而防止任何一个资源过载或失效导致应用程序的性能下降或停止响应。
一、负载均衡的核心问题

负载均衡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是选谁和转发,选谁指的是如何选择一台服务器来处理请求,而转发则是如何将请求从一个服务器转发到另一个服务器,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
二、负载均衡的实现方式
1、二层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服务器对外提供一个VIP(虚IP),集群中不同的机器采用相同IP地址,但机器的MAC地址不一样,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通过改写报文的目标MAC地址的方式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机器实现负载均衡。
2、三层负载均衡:和二层负载均衡类似,负载均衡服务器对外提供一个VIP(虚IP),但集群中不同的机器采用不同的IP地址,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IP将请求转发至不同的真实服务器。
3、四层负载均衡:基于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负载均衡,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传输层,典型产品包括LVS、Nginx等。
4、七层负载均衡:基于HTTP协议进行负载均衡,可以识别HTTP报头信息,如Cookie、URL等,典型产品包括HAProxy、Nginx等。
5、DNS负载均衡:利用域名解析实现负载均衡,通过配置多个A记录,这些A记录对应的服务器构成集群。
6、链路层负载均衡:在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层修改MAC地址,进行负载均衡。
三、负载均衡的部署方式

1、直连模式结构:负载均衡设备位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公开的IP地址,负载均衡设备将流量引导至服务器集群中的某台服务器,再由该服务器处理请求并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2、旁路部署:负载均衡设备位于交换机旁边,与交换机连接的所有服务器都使用公开的IP地址,所有流量都经过负载均衡设备,再由其将流量转发给相应的服务器处理。
3、桥接模式:负载均衡设备的WAN口和LAN口分别连接上行设备和下行服务器,所有的服务器与负载均衡均在同一逻辑网络中。
4、服务直接返回模式:负载均衡的LAN口不使用,WAN口与服务器在同一个网络中,此模式下,返回的流量不经过负载均衡。
5、云部署: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方式,将负载均衡功能放在云服务商的服务器上运行。
四、实际应用和实践经验
在设计和部署负载均衡架构时,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例如请求量、服务器性能、网络状况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策略和部署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策略和部署方式,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的系统,可以采用四层负载均衡策略;对于需要基于内容进行分发的系统,可以采用七层负载均衡策略,在部署方式上,可以选择直连模式结构或旁路部署方式,具体选择取决于系统的实际需求和网络状况。
五、负载均衡的作用
1、提高响应速度:通过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均匀地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从而提高整体响应速度。

2、实现服务器高可用:当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负载均衡器可以自动将请求转发到其他健康的服务器上,保证服务的持续可用。
3、扩展性: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以轻松地扩展系统的处理能力。
4、安全防护:负载均衡器可以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起到隔离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安全过滤功能。
5、对外提供一个IP地址:无论后端有多少台服务器,用户只需要记住一个IP地址即可访问整个系统。
六、负载均衡分类
1、硬件负载均衡器:专为负载均衡任务设计的物理设备,利用专用硬件组件高效分发流量,优点在于高性能和吞吐量,但价格昂贵且维护成本高。
2、软件负载均衡器:运行在通用服务器或虚拟机上的应用程序,使用软件算法将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或资源,经济实惠、适应性强、易于扩展。
3、普通负载均衡:将用户请求均匀地分发到多个服务器,采用静态的分发算法。
4、动态负载均衡:根据服务器的实时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请求的分发策略。
七、负载均衡算法
1、轮询法:将请求按顺序轮流分配到后端服务器上。
2、随机法:请求随机分配到各个服务器。
3、最少链接法:将请求分配到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
4、Hash法:根据IP地址进行Hash计算,得到IP地址。
5、加权法:在轮询、随机、最少链接等算法的基础上,根据权重调节转发服务器的请求数目。
八、实验nginx+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负载均衡
1、安装依赖包:首先需要安装Nginx和Keepalived的相关依赖包。
2、编译安装Nginx:根据实际需求编译安装Nginx。
3、配置Nginx:Nginx配置文件主要分为main(全局设置)、server(主机设置)、upstream(负载均衡服务器设置)和location(URL匹配特定位置的设置)四个部分。
4、配置Keepalived:Keepalived用于监控集群系统中各个服务节点的状态,并根据layer3,4&5交 换机制检测每个服务节点的状态。
5、验证Keepalived:通过关闭主负载服务器来验证Keepalived的高可用性。
九、FAQs
Q1: 什么是负载均衡?
A1: 负载均衡是一种将工作负载(例如网络流量、数据请求、计算任务等)分配到多个计算资源(例如服务器、虚拟机、容器等)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性能、提高可靠性以及增加可扩展性,在工作环境中,负载均衡器通常位于应用程序前端,接受并分配传入的请求,通过算法确定分配请求的最佳方式,从而防止任何一个资源过载或失效导致应用程序的性能下降或停止响应。
Q2: 负载均衡有哪些常见的实现方式?
A2: 常见的负载均衡实现方式包括二层负载均衡、三层负载均衡、四层负载均衡、七层负载均衡、DNS负载均衡和链路层负载均衡等,二层负载均衡通过改写报文的目标MAC地址的方式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机器实现负载均衡;三层负载均衡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IP将请求转发至不同的真实服务器;四层负载均衡基于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负载均衡;七层负载均衡基于HTTP协议进行负载均衡;DNS负载均衡利用域名解析实现负载均衡;链路层负载均衡在通信协议的数据链路层修改MAC地址进行负载均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负载均衡介绍及部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