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配置Redis服务

总览
Redis是一种开源的内存数据存储系统,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实时分析等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上安装、配置和管理Redis服务,包括远程访问配置、安全设置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在Ubuntu 20.04上安装Redis
更新软件包列表
在安装任何软件之前,首先确保系统的软件包列表是最新的:
sudo apt update
安装Redis
Redis 5.0包含在默认的Ubuntu 20.04软件源中,执行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sudo apt install redis-server
安装完成后,Redis服务会自动启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检查服务状态:
sudo systemctl status redis-server
你应该看到类似如下的信息,表示Redis正在运行:

● redis-server.service Advanced key-value store Loaded: loaded (/lib/systemd/system/redis-server.service; enabled; vendor preset: enabled) Active: active (running) since Sat 2020-06-06 20:03:08 UTC; 10s ago ...
配置Redis远程访问
默认情况下,Redis仅允许本地连接,如果需要远程访问,可以按以下步骤修改配置文件:
1. 打开Redis配置文件
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Redis配置文件:
sudo nano /etc/redis/redis.conf
2. 找到并修改绑定地址
找到bind
配置项,取消注释并设置为Redis监听所有网络接口:
bind 127.0.0.1 ::1 bind 0.0.0.0 ::1
如果希望进一步限制访问,可以在该行添加特定的IP地址:
bind 192.168.121.0/24 ::1
3. 保存并重启Redis服务

保存文件后,重启Redis服务使更改生效: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edis-server
4. 验证远程访问配置
使用以下命令验证Redis是否正在监听指定端口:
ss -an | grep 6379
你应该看到类似如下的信息:
tcp LISTEN 0 511 *:6379 *:* tcp LISTEN 0 511 [::]:6379 [::]:
配置防火墙
为了允许外部设备访问Redis,需要配置防火墙:
sudo ufw allow proto tcp from 192.168.121.0/24 to any port 6379
确保防火墙已启用:
sudo ufw enable
测试远程连接
从远程机器上使用redis-cli
连接到Redis服务器:
redis-cli -h <REDIS_IP_ADDRESS> ping
你应该看到响应:
PONG
二、在Windows上安装Redis
下载Redis压缩包
前往[GitHub](https://github.com/tporadowski/redis/releases)下载适用于Windows的Redis压缩包,下载Redis-x64-5.0.14.1.zip
。
解压文件
将压缩包解压到指定的目录,如C:redis
。
启动Redis服务
进入Redis目录,打开命令提示符,执行以下命令启动Redis服务:
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默认端口为6379,如果出现图上的图标说明Redis服务启动成功。
配置环境变量(可选)
为了方便使用redis-cli
,建议将Redis路径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中:
右键点击“此电脑”或“我的电脑”,选择“属性”。
选择“高级系统设置”,然后点击“环境变量”。
在“系统变量”部分,找到Path
变量并编辑,添加Redis的安装路径。
测试连接
打开新的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以下命令测试连接:
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 ping
你应该看到响应:
PONG
三、Redis配置文件详解
基础说明
Redis的主配置文件是redis.conf
,位于源码根目录或安装目录下,该文件包含了Redis服务器的各种配置参数,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配置项及其解释。
常用配置项及解释
配置项 | 描述 | 默认值 | 示例 | 作用 |
daemonize | 是否以后台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 no | daemonize yes | 使Redis以后台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
pidfile | 记录Redis进程ID的文件位置 | /var/run/redis.pid | pidfile /path/to/redis.pid | 指定保存进程ID的文件路径 |
port | 监听端口 | 6379 | port 6380 | 指定Redis监听的端口 |
bind | 绑定的主机地址 | 127.0.0.1 | bind 0.0.0.0 | 指定Redis监听的网络接口 |
timeout | 客户端闲置超时时间(秒) | 300 | timeout 300 | 设置客户端无操作时的超时时间 |
loglevel | 日志级别 | notice | loglevel verbose | 指定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 |
logfile | 日志文件路径 | “” | logfile "/path/to/logfile.log" | 指定日志文件的位置 |
databases | 数据库数量 | 16 | databases 32 | 设置可用数据库的数量 |
save | 持久化策略 | “” | save 900 1 | RDB快照保存条件 |
rdbcompression | RDB文件压缩 | yes | rdbcompression no | 是否压缩RDB文件 |
dir | RDB文件保存路径 | ./ | dir /path/to/rdb | 指定RDB文件保存的目录 |
slaveof | 主从复制配置 | “” | slaveof | 设置主从复制模式 |
requirepass | 客户端连接密码 | “” |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 | 设置客户端连接所需的密码 |
maxclients | 同时连接的最大客户端数量 | 10000 | maxclients 512 | 设置最大客户端连接数 |
maxmemory | 最大内存使用量 | “” | maxmemory 2gb | 设置最大内存使用量 |
appendonly | AOF持久化模式 | no | appendonly yes | 是否启用AOF持久化模式 |
appendfilename | AOF文件名 | “appendonly.aof” | appendfilename "myappendonly.aof" | 指定AOF文件的名称 |
appendfsync | AOF同步频率 | everysec | appendfsync always | AOF日志同步策略 |
vm-enabled | 虚拟内存机制 | no | vm-enabled yes | 是否启用虚拟内存机制 |
vm-swap-file | 虚拟内存交换文件路径 | “” | vm-swap-file /path/to/swapfile | 指定虚拟内存交换文件路径 |
protected-mode | 保护模式 | yes | protected-mode no | 设置保护模式,防止外部访问 |
network | 网络相关配置 | “” | network ... | 网络配置选项集合 |
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服务器配置redis服务”的详细内容了,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谢谢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