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NS简介
定义: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它能够将域名和IP地址进行相互映射,从而使用户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
作用:DNS的存在让用户可以使用易记的域名来访问网站,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IP地址。
2. DNS工作过程
客户端请求: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浏览器自动添加端口号并尝试解析。
本地hosts文件查询:检查本机host文件中是否有记录,如果有,则返回结果。
DNS缓存查询:若host文件中无记录,本机会查询DNS缓存。
网卡设置的DNS服务器查询:如果本机没有DNS缓存,查询网卡设置的DNS服务器。

迭代查询:如果在DNS服务器未找到记录,向根域、顶级域、二级域依次查询。
3. DNS配置文件
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
,用于设置监听IP和允许查询的范围。
区域配置文件:/etc/named.rfc1912.zones
,具体定义了域名称及区域文件位置。
数据配置文件:位于/var/named/
目录下,包括named.ca
(根域服务器信息)、named.localhost
(正向解析)、named.loopback
(反向解析)。
4. DNS服务搭建
安装bind软件:使用yum install y bind
命令进行安装。
配置DNS服务端:编辑/etc/named.conf
和区域文件,设置监听IP和区域文件路径。

编辑正向和反向解析数据文件:设置SOA记录、NS记录以及A记录和PTR记录。
客户端配置:安装bindutils
工具包,设置网卡的DNS IP。
测试配置:使用nslookup
命令进行正向和反向解析测试。
5. 主从DNS服务器搭建
目的:通过搭建从服务器减轻主服务器压力,实现数据同步。
主服务器配置:在/etc/named.conf
和区域文件中允许从服务器的IP进行更新。
从服务器配置:设置从服务器的区域文件路径,确保能与主服务器同步。
6. 常见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查看DNS服务器是否已成功启动?
解答:可以通过执行systemctl status named
命令来查看DNS服务的状态,如果显示"active (running)"则表示已成功启动。
问题2:如果在配置DNS时遇到解析错误怎么办?
解答:首先检查/etc/named.conf
和区域配置文件中的语法错误,可以使用namedcheckconf
和namedcheckzone
工具进行检查,确认所有配置文件路径正确,且权限设置适当,必要时重启DNS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